主题演讲|邝谧:互联网银行建设实践分享
- 发布时间:2016-06-27
- 来源:微信号“金融IT圈”
- 大 中 小
- 打印
近日,6165cc金沙总站旗下企业金沙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简称:金沙数码融信)主办的“求新思变,智在互联——2016年中国银行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溧阳顺利举行。现场,上海华瑞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邝谧带来了《互联网银行建设实践分享》的主题演讲。
上海华瑞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邝谧
演讲摘录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上海华瑞银行信息科技部的邝谧,我过去二十多年主要从事的是银行IT方面的工作,曾就职于中国银行和IBM,现在在上海工作。我2014年加入华瑞银行筹备组,经过了一年多的实践,在这个领域里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天很高兴在我们核心合作伙伴的场合和大家分享互联网银行建设的实践经验。”
简单介绍一下,华瑞银行是首批的五家民营银行之一,大家可能比较熟知的是微众和网商,我们也是其中之一,另外两家分别在天津和温州。
华瑞银行于2014年九月底批筹,我也是在那时加入了华瑞的团队。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我们在15年2月份开始试营业,5月份正式营业。一年多以来,资产规模突破了200亿,盈利以及收入水平都符合预期,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IT方面的实践支撑。
我们的首席信息官孙中东先生在2014年提出了“1+1+N”的架构思路,在行业里面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华瑞银行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就是遵循把这个思路,在建设过程中落地。
1 第一个“1”是传统的、成熟的银行核心能力,这是我们开展业务最基础的能力;
2 第二个“1”是互联网上所具备的产品以及相关的服务能力;
3 第三个“N”能力是融入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场景,结合各种变化多端的场景以及生态,并且融入进去,未来我们要把金融服务通过开放平台融入到互联网的世界,这就是我们在互联网上建设和发展的思路。
首先看一下第一个“1”
在“1+1+N”的指导思想之下,在批筹以后,我们首先打造了第一个“1”,也就是核心能力。
在时间非常紧的情况下,54天打造了自建的核心系统,投产上线。这在当时的业界创造了一个奇迹,受到很多朋友的关注。我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核心和外围系统的建设,包括信贷、网银、IC卡、FT、票据、资管等系统。
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建设核心系统采用了一种成熟的模式,快速发展。因为我们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没有太多犹豫和选择的过程,整体的工作安排、方案的选择、架构,都遵循着非常成熟的系统架构的思路来完成的。我以前也是做架构师工作,早上听了几位专家的演讲,他们谈到了在实践过程中的很多新的架构设计思路和思想,又勾起了我对架构的兴趣,希望有机会大家可以多探讨。
再来看一下第二个“1”
在第二个“1”里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出的是第一个重点产品,就是“朋友圈的银行”。通过在朋友圈里好友之间的分享,或者在其他社交媒体通过朋友的推荐传播。
我们在银行业首创用纯H5打造的微银行服务,用H5在社交媒体做宣传并不奇怪,但如果选择自建APP的模式,在经过大量的导流宣传营销,在实际下载APP的环节,高达70%的客户会流失。所以我们就把银行服务做成纯H5的方式,通过社交微信朋友圈的形式分享出去,在这里进行我们的服务传播,包括我们的营销。
“朋友圈的银行”有这样几点特色:
1 一键注册,永远在线。
这个体验是我们向互联网应用学习的,跟传统的手机银行、网银的体验非常不一样。大家进手机银行第一要注册,多种验证,第二个,过段时间超时了,要重新登录,但是我们用微信的时候,为什么觉得很方便?最主要的就是注册容易,并且一直保持在线的状态,随时进来查询。在必要的时候,才进行用户身份的验证,密码核对,这样的体验跟互联网的应用看齐的。
2 生生不息,幻影随行。
可以把朋友圈银行一键分享,可以在我的朋友圈上显示出来,我特地截了这一张图,大家可以看到中间有一位我的朋友,他转发了,这个链接继续转发仍然有效,他转发出去的还是朋友圈银行整体的服务。包括有另外一位朋友发现有些问题,他可以直接在这条分享下留言。当然还有一些技术的难题是需要考虑的,包括大家很关注的纯H5安全问题。在设计过程,我们针对安全是做了充分的考虑,保证整个的安全性。这是目前在银行的服务里面做的比较有特色的尝试。整个的体验颠覆了原来大家对银行APP的形象。这是我们朋友圈银行的实践。
我们去年获得了21世纪金石奖的最佳设计体验奖,实际的推广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我们目前发展一键注册的用户十几万,经过身份认证的3.3万,这3.3万个并没有花很多的营销投入成本,因为我们系统还在打磨,只是做了一些测试,在员工自己的朋友圈做了一些推广。据统计,一个成熟银行,一个营业网点一年的新增客户有2000个,按目前的成果来看,我们试推广几个月下来,相当于16个营业网点的获客量。
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也是根据我们银行自身的特点来规划的。民营银行现在是一行一点,我们也不准备走线下网点扩张的路线。因此,我们在第一个“1”建设能力具备以后,要和互联网生态结合,第二个“1”的能力对我们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
建设第二个“1”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我们传统银行要向互联网企业或者说互联网模式学习什么。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用户中心,用户中心把互联网上多个平台、各种服务串联成一个生态。第二个是开放平台。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银行业里这方面面理念比较先进的中国银行,中行的开放平台做出不少实践探索。另一个是facebook,他们的开放平台做的很突出的,是非常成功,被普遍借鉴的。我们在未来的规划中,开放平台占据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1+1+N”里面,从第一个“1”到第二的“1”的加号是ESB,从第二个“1”到“N”里面,加号就是开放平台。
从第二个“1”到“N”里面,加号就是开放平台
传统的企业和用户想要访问到银行的服务和产品的场景里,在系统对接方面,体验流程是比较困难的,有很大的痛点。但是我们今天看互联网企业,国外的facebook,国内的微信、支付宝,他们都在做开放平台。
刚才我谈到的朋友圈银行,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上,我们和腾讯公司打的交道是非常有限的,我们通过了微信的开放平台,就可以作出一个朋友圈银行。所以我们的思路就是要把银行服务通过开放平台开放出来,能让互联网上的各种生态和互联网企业都能够把银行服务作为一个服务提供方,融入到他的场景里面。这和现在很多成熟银行的思路是有点不一样。目前银行在互联网上做了很多尝试,很多规模也做的相当大,但实际上思路还是引流为主,在互联网上把流量吸引到自己的网站,电子银行的网站,网银的网站,现在可能是吸引到自己的APP上,这都是引流的思路。我们的思路是把我们的服务通过API开放出去,与用户的交互是在他们的平台上完成的。
华瑞银行开放平台目前正在发展完善当中,跟金沙数码融信合作,以他们原型产品为基础,按照我刚才讲的思路,包括统一用户中心、支付、投资、融资产品,希望通过这样的开放平台开放出去,融入到各个生态。
从最早做产品,到后来做平台,这几年讲生态,最近大家可能听到最多的词是场景。为什么场景这么热?我们认为主要是移动互联带来的场景化。所有的业务模式,在移动互联实现之前,大家还是要到网点,或者到PC面前使用网银,这个是很难融入到具体场景的。在移动互联以后,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场景化突然就能够无缝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未来大家可能会更多的听到场景金融。
未来的发展优势就是看融入场景的能力怎么样,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开放平台。通过开放平台,把金融服务融入到社交、电商、旅游、医疗,甚至更多的行业。大家可以想像,未来的金融服务,或者说华瑞银行的金融服务,在各个平台上,跟各个平台的业务特点和业务特征结合。大家理解我们这个N的实现,就是通过这样的场景化来实现。未来我们的产品变化会体现在这个N个场景。
大家对于我们讲的开放金融、开放平台可能没有太多感觉。因为很多朋友都是做金融行业的,对银行的概念还比较熟悉,我想了一个比喻,叫“线上支行”。银行是以网点为主体的,以前银行去哪儿开网点呢?基本的思路是哪儿人多去哪儿,比如南京路、王府井、徐家汇。现在我们还有可以沿用这样的思路,只不过人们不去王府井,不去南京路了,都是低头族,人们都在各个APP上,各个门户上,或者各个垂直场景。场景金融,就是把支行开到这些人多的线上平台上去。通过开放平台和场景结合,在线上的平台经营客户、组织产品,最后实现效益。当然,这部分目前还在做一些探索,也在跟一些用户进行试点项目,到年底可能会有一些成果,到时候再跟大家分享。
在这个生态里面,对于互联网上的各种流量、各个入口,通过开放平台和开放金融,都可以通过我们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我这一年多来的体验,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