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监会“十三五”科技规划,谈金融云前世今生
- 发布时间:2016-07-20
- 来源:
- 大 中 小
- 打印
核心内容摘要
• 金融行业向云计算的架构转型正式启动,明确实施路径和时间表。
• 金融行业的信息科技部门正在从“科技支撑业务”走向“科技引领业务”,金融行业云将把信息科技变成业务。
• 未来中国金融云的格局一定是:大型金融机构自建私有云,并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行业云服务,进行科技输出;中型金融机构核心系统自建私有云,外围系统采用金融行业云作为补充;小型金融机构逐步完全转向金融行业云。
• 金融云的实施,必将启动中国整体的IT产业变革,引领其他行业的“互联网+”转型。
在银监会信息科技监管部门牵头下,历时一年半时间,《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于7月15日公开征求意见。在《意见》中,银监会第一次对银行业云计算明确发布了监管意见,是中国金融云建设的里程牌事件。
金融云监管意见深度分析
本次银监会发布的《意见》,除了常见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业务连续性建设等主题外,有以下4点值得大家重点关注和深入解读。
• 明确银行业的金融云架构迁移的实施路线:《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开展云计算架构规划,主动和稳步实施架构迁移,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为银行业整体实施金融云架构,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 正式支持金融行业公有云:除了金融私有云之外,银监会第一次强调“行业公共云”,正式表态支持金融行业云。《意见》指出,联合开展面向银行业的公共云平台规划和建设。建立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市场化运作、具备金融级安全等级的行业云平台运营机制;发挥协同效应,以行业云平台为基础开展金融技术创新研究,形成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接口、公共应用等一批技术公共服务。
• 创新、开源与自主可控:呼应国家的“自主可控”战略,提倡科技创新和开源软件研究应用。《意见》要求,掌握信息技术的选择权,鼓励加大在核心系统和关键技术方面研发创新投入,积极研究开源软件在银行重要信息系统的应用。
• 银行信息科技的体制改革:改革银行科技部门的管理体系、激励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云计算转型需要面对的体制和机制难题。《意见》要求,改进人力资源招募模式,尝试赋予信息科技部门相对独立的人员招募和薪酬决策权;加强信息科技人力资源保障;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行政、专业双线的科技人员职业生涯体系,建立与产业、行业对标的市场化动态薪酬调整机制,加大对关键岗位和创新型员工的激励制度;建立信息科技价值评估体系,尝试信息科技公司化运作。
金融云诞生的土壤:科技引领业务
《意见》的提出,尤其是以上提到的4大突破,在中国的金融行业和IT业界引起了积极和强烈的反响。为什么监管机构和业界都如此重视金融云?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回顾一下今天支持各大金融机构的传统金融IT技术。虽然金融云是传统金融IT的升级和转型,但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先进和落后、褒义和贬义的对立,最根本的原因是金融业在不同阶段对信息科技的定位不同。
2003年开始,银行业开始了以“数据大集中”为代表的第一波信息科技建设浪潮,把原来分散在省行的科技系统上收和集中到总行。在这一阶段,信息科技的定位是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应对电子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所采用的信息架构也有力支撑了银行业的“黄金10年”业务扩张。而从2013年开始,在客户互联网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下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下,银行从战略和战术层面积极应对,提出了金融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客户体验等新的战略目标,并需要为此快速推出创新业务。但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海量IT能力和实时的响应速度,往往不是传统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所能满足的。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关系,已经从“科技支撑业务”走向“科技引领业务”。
正是因为监管机构看到了银行业信息科技普遍面临的挑战和变化,才有了本次《意见》的出台,从政策和监管层面指明了金融IT的发展方向。
金融云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IT发展的方向一定是“去IT化”,即通过科技创新,实现IT和业务的融合,完美快速交付IT服务,使IT部门从成本中心、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为企业内各部门业务发展的战略伙伴,实现科技引领业务。随着互联网银行的全面开放,未来的竞争是一定是业务和技术融合的综合能力的竞争。考虑到不同金融机构现阶段的信息科技的能力不同,中国金融云的未来格局一定是:大型金融机构自建私有云,并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行业云服务,通过科技输出将IT直接变为业务;中型金融机构核心系统自建私有云,外围系统采用金融行业云作为补充;小型金融机构逐步完全转向金融行业云。
在技术变革、发展方向和监管态度都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对于金融行业信息科技部门来说,当前最关键的是要能与时俱进的变革自身,构建高效的金融云管理体系。最终金融云整体完成的标志应该是面向业务的高效实时响应,效果由企业的整体IT战略决定,而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因素。需要从战略、规划、架构、开发、运维多个领域进行统筹规划,提升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水平,促进应用架构与基础设施架构融合,设计出更合理的金融云应用架构,提升应用研发速度和用户体验,让业务人员和最终用户感知到效果。
金融云的重大战略意义
本次银监会《意见》的公布,还有着更加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国的传统企业信息化的龙头是运营商和金融。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电子电商和游戏取得的成就已经是傲视全球,支撑互联网发展的三大运营商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在传统企业改革的排头兵必然是金融行业。
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的金融IT的发展方向和技术体系一直是紧跟国外策略,被埃森哲、Gartner、IBM等国外公司深度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这一现象正在被打破。
从2014年9月,银监会、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出台《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到今天银监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都说明中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彻底摆脱了跟随者的地位,正式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和发出自己的声音。金融云战略就是特别明显的案列,国外的金融行业并没有特别明确的“金融云”战略,一直在稳健的发展;而本次《意见》中清晰的私有云、行业云演进实施路线,已经表明了中国金融行业正在弯道超车,经历跨越式的发展。
以本次《意见》作为契机,金融云战略的实施,必将启动中国整体的IT产业变革,引领其他行业的“互联网+”转型,在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智锦,金融云初创公司杭州云霁科技创始人,国内金融云的实践者和布道者。曾作为支付宝的运维团队创始成员,经历了支付宝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和系统演进;之后作为建设银行的技术专家,参与了国内第一个金融私有云的开发、设计、上线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