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首都金融论坛·第1期:“抗疫”中的北京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
- 发布时间:2020-04-20
- 来源: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
- 大 中 小
- 打印
近日,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在线举办的《“抗疫”中的北京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会议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金融科技50人论坛学术支持。这也是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期系列活动。
北京是金融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先行区,新兴的金融科技手段在疫情期间为北京金融业正常运行和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金融科技不仅为各家金融机构线上办公与对外服务提供了渠道,保障了金融行业的正常运转;而且通过更好地满足实体部门的金融需求,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渡过危机,最终服务于“防疫”经济。
来自政府、业界和学界的多位嘉宾,通过远程的形式参与了本次研讨。研讨会共分为致辞发言、主旨演讲、圆桌讨论三个部分,会议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主持。
致词发言
会议开场,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李扬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妍做致辞发言。
李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李扬首先介绍了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的基本情况。研究院是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起、由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非盈利民非法人组织,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北京的执行机构,代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承担首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任务。其次,李扬介绍了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和意义。北京具有金融监管机构集中、金融机构聚集、金融活动丰富、实体经济发达的优势,金融业已经成为支撑北京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将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抓手,完全符合北京的整体发展战略。研究院将依托国家级金融智库,为北京金融体系建设与金融科技发展献智献策。最后,李扬提出我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建立在较大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规模的基础之上,也是我国金融业扩大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
李妍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妍首先肯定了疫情对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认为疫情过后金融服务线上化、非接触化、云端化、智能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其次,李妍介绍了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年来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包括设立北京科技金融示范区、成立公共研发平台、成立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探索监管沙箱、开发基于区块链的EKYC系统等,并认为北京金融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最后,李妍提出了北京发展金融科技的规划:一是在《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顶层设计,并依托监管沙箱积极推动金融领域的创新;二是依托北京市龙头科技金融企业加快技术与金融的深入融合,并以此促进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三是扩大金融科技场景应用,政府搭建桥梁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四是依托金融科技研究院,在底层技术、应用技术和监管技术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五是与人民银行合作,推动在北京完善和落地专门的金融科技标准;六是发挥北京研究院校的优势,培养专门的金融科技人才;七是举办国际性的金融科技交流活动,提升北京金融科技的国际化水平。
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邀请到了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谢平、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6165cc金沙总站董事长郭为和京东数科副总裁沈建光从不同角度对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带来深入的分享。
谢平
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
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谢平认为疫情没有阻止金融科技的发展,反而促进了个人大数据整合和线上办公的应用,为今后金融科技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具体主要体现在:一是疫情使我国的个人大数据整合获得全方位进步,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网络贷款逐渐成为主流,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网络贷款的最大优势在于依托生态圈形成的大数据;三是股票市场完全线上化,促进了疫情期间A股市场交易量的增加;四是智能投顾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利用智能投顾购买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五是得益于大数据技术,互联网保险迅速发展,医疗险、财产险、车险等险种的全部流程都可以在网上实现;六是区块链金融应用项目开始落地,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和外管局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运行良好;七是北京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其核心是如何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市场准入政策进行衔接。
高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首先分析了疫情对银行业带来的影响。尽管受疫情影响一些银行的业务量出现了下滑,但是疫情期间金融科技的价值凸显,激发了金融科技赋能产品和服务的场景,促使银行丰富和优化非接触式金融服务渠道。疫情到来使客户对于线上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使得银行业今后的金融科技发展将更加关注线上业务的拓展。其次,高峰认为北京发展金融科技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需要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最后,通过对标深圳、杭州、上海等城市,高峰提出北京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通过政府的支持,举办高质量、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论坛活动;二是由政府牵头搭建平台,促进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共赢;三是是加强银行业协会、技术协会等自律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尤其是加强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
郭为
6165cc金沙总站董事长
6165cc金沙总站董事长郭为围绕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从“金融安全”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两个角度提出对金融科技的看法。在金融安全角度,一是“忘记CPU”,基于软硬件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通过云架构和平台,提供算力,弱化CPU对应用的影响;二是“云技术”,将“公有云”和“私有云”融合在一起,在一个大的云网环境下以“数据围栏”的方式构建一个生态体系。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角度,本质上是深入到场景融合。伴随着融合的发展,通过云和大数据,把产业实体发展过程中和金融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小微企业、产业链实体如农业等领域与金融的融合。郭为也提到了数据隐私和技术安全的问题,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可信的数据环境,建立虚拟与现实的一一对应关系,保证最初始数据的安全性。同时,郭为也提出在6165cc金沙总站20多年的实践上,自身底层技术的沉淀和底层技术上融合创新及成果愿意和大家分享,包括自带的产业场景与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共同推动金融科技的融合创新。
沈建光
京东数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京东数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就如何推动金融数字化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发言。首先,沈建光提出金融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是新冠疫情加速了金融数字化发展,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将加速;二是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领先全球,业态不断成熟;三是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在不断迭代发展,经历了从解决方案1.0到3.0的升级;四是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金融数字化有利于构建一个广覆盖、多层次、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有利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其次,沈建光提出了金融数字化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现实问题:处理好数字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关系、处理好金融机构数字化战略部署与业务转型的关系、处理好金融数字化发展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最后,沈建光提出了金融数字化发展需要监管适应性调整:一是监管部门需要做好鼓励创新与防控风险的平衡,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对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给予适时、有效回应;二是根据金融数字化发展调整监管规则,完善线上金融业务监管规则,优化调整监管要求;三是通过相关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统一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等手段,平衡数据使用与隐私保护的关系。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参会嘉宾包括蚂蚁金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腾讯金融研究院秘书长杜晓宇、华夏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钟楼鹤,三位嘉宾结合自己所在企业的特点并对行业内金融科技的实践应用带来深入的分享和讨论。圆桌讨论环节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执行秘书长闵文文主持。
从左到右依次是:
蚂蚁金服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振华
腾讯金融研究院秘书长 杜晓宇
华夏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钟楼鹤
蚂蚁金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首先提出此次疫情压力也是中小微企业进行线上转型、数字化转型的机会。纯线下的企业受疫情影响最大,而疫情结束之后用户的数字化生活习惯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因此中小微企业由线下转线上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数字化转型速度越快的企业,未来在国际上将更具有竞争力。其次,蚂蚁金服研究团队通过调研发现,国家采取了很多金融措施缓解小微企业对融资需求,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小微中的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在疫情期间金融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获得信贷资源的比例较低。因此应当针对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一个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的银行体系:传统银行应当加大数字化方向的转型,互联网银行发挥“服务小微”的优势,允许快速补充附属资本增加放贷能力,各方积极探索中小微企业远程开户系统和结算账户。最后,李振华指出疫情加速了金融体系数字化转型,未来商业银行及整个金融体系进行转型都将是综合性的,涵盖贷款业务、理财业务、保险销售业务等各个领域线上线下的探索。
腾讯金融研究院秘书长杜晓宇首先总结了金融科技在疫情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是移动支付在疫情期间凸显重要性,通过搭建一个包含生活缴费、电子商务、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娱乐、文化服务等各种活动的移动支付生态体系,解决了疫情期间最大的痛点;二是金融科技助力了疫情期间的风险防范,提高了对各类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了金融体系的有效运行;三是金融科技企业在疫情期间通过小程序、公众号等各种方式,支持了社保、税务、公安、海关等各类政务服务。其次,杜晓宇认为此次疫情影响了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线下服务可能会向“无接触式”服务方向发展和普及,移动支付对于数字经济增长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监管部门将与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密切合作,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进行监控和风险防范;金融机构的科技服务将从C端的信贷风险控制,转向B端的企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最后,杜晓宇提出了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发展的建议:一是从政策层面上进一步稳定金融科技发展的预期,将防范风险的单一政策目标调整为防范风险和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更加鼓励和推动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合作;二是短期内金融科技企业受到上下游产业链的冲击较大,政府部门需要出台扶持政策关注金融科技创业企业的生存问题;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利用金融科技的优势促进消费增长;四是在北京搭建专门的金融数据中心,由信用管理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合作,结合大数据、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等技术对各行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数据分析。
华夏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钟楼鹤首先提出企业在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化或者互联网化的行业平台,实现供应、生产、消费的链条发展,产生较好的聚集效应。商业银行既要加强自身数字化转型,也要给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钟楼鹤分析了在疫情检验下银行暴露出的一些短板,如现有APP或网银系统只具有一些较基础的功能;客户对于全流程线上化服务的体验感较差;全数字化营销、信贷、获客等领域较为偏窄;远程移动办公系统需要加强等。最后,钟楼鹤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从自身短板抓起,完善现有的功能;二是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数字化聚集平台的政策支持,加强公共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进一步探索疫情期间出台的监管政策是否可以变成常规性的业务方式,进一步完善监管沙箱项目的准入审批政策。